财新传媒
2011年06月07日 09:48

黑暗中的跑者

 

《南方都市报》专栏)

天上不见星光,路上燃着纸钱,江风裹着灰烬扑到脸上,挂在头发上,清明节的夜晚,月小刀奔跑在江滨大道上。这已是他夜跑第46天。

在我所有的朋友中,月小刀最为独特。他曾经为了租屋旁夜间的工地噪音,持续不断地投诉了20天,最终让工地停止了施工。他也曾因为敲我家的门没有动静,而“程门立雪”40分钟。隐忍和顽强在他身上并存,他外表有多柔和,内心就有多强大。

小刀的童年辽远而孤单,他在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31日 04:58

一周微史记:哥骑车轻松超过一辆法拉利

 

(《现代快报》专栏第二期,发表时有删节,此为完全版,比见报稿字数多出一倍。)

Bitcoin: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发明

有人说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发明,有人说它是彻底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物,也有人说它是一场技术狂人制造的骗局,它就是比特币(Bitcoin,简称BTC)。比特币,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虚拟货币,跟QQ币不同的是,它没有一个类似央行一样发行机构,也不受任何中心的控制。它跟我们下载电影的电骡使用同样的技术-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31日 03:25

贪的故事

 

跟公务员一起吃饭有三个永恒的话题:房,车,贪。他们谈起房和车固然兴奋,但只有谈起身边哪个小官又落马时才会眉飞色舞。

我发现,他们喜欢谈的话题不是大贪大腐,那个自有全国媒体去关注,而是“三小”案件。所谓“三小”是指“小工程、小项目、小干部”。因为小,往往不会被马上双规,这为小干部赢得了时间,他们会对纪检部门说,“我现在想不起来了,等回家好好梳理梳理。”然后立即一通密谋,订立攻守同盟,开始擦屁股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25日 03:02

一周微史记:一朵朵打了膨大剂的胖桃花

 

《现代快报》专栏,此为完整版。

饭店第一次纳客,叫开张;商场第一次营业,叫开业;我的专栏第一次跟大家见面,姑且就叫开栏吧,预计离出栏不远了。作为开栏第一回,我想简单说明一下这个专栏的宗旨。“一周微史记”专门评议一周内微博上讨论的各种有趣的话题,不一定是名人大事,也未必是极点热词,但我会在热点中找冰点,在纷繁芜杂的网络密林中找到有价值的只鳞片羽。

私奔大戏

上周最抢眼的大戏不是高晓松宣判,也不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22日 11:19

一封关于施瓦辛格同志生活作风问题的群众来信

 

本文发表于5月22日《南方都市报》A24版,见报时略有删节。

尊敬的共和党加利福尼亚委员会领导:

在CBS《新闻六十分》中看到施瓦辛格州长生活作风问题的报道,作为共和党的老党员、参加越战40年的退休老兵、美国不打孩子工作委员会的理事,我表示十分难过与痛惜。

施瓦辛格同志,出生贫寒,年轻时为生活所迫,做过健美先生,后来自学成才,成为一名打星。由于皮糙肉厚,擅长挨打,德艺双馨,他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20日 17:35

中国当代文学奖:丑角中的丑角,笑话里的笑话

 

今日吐槽是从茅盾文学奖开始的。今年茅奖,浙江提名了南派三叔的《盗墓笔记》,如果能够获奖,这会是文学奖项多年来第一次实至名归地颁给“文学”,如果文学的定义就是给人看的人学的话。

茅盾文学奖对于作家为什么重要?因为一旦获奖,就意味着获得官方的嘉奖,成为几个一工程,变成文化立市、文化大省的政绩,同时也意味着一连串令人咋舌的官方奖励。在沿海城市,意味着奖励价值以百万元计的“人才”房、进入当地政府的名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4月09日 15:22

《中国在梁庄》:质胜于文的乡村特写

 

在读梁鸿写的《中国在梁庄》,我得承认,喜欢了美国非虚构作品的文风,再来看中国人写的纪实,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。

梁鸿的问题在于,叙事不分轻重缓急,动辄穿插抒情回忆,缺乏非虚构作品最重要的要素:画面感,行文老实巴交,丝毫没有幽默感。

非虚构作品的第一段太重要了,它直接决定了整篇的基调,也让读者做出判断,值不值得继续读下去。何伟《江城》开篇是这样写的:“我乘慢船从重庆顺流下到涪陵。这是1996年八月末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26日 14:33

何伟“中国三部曲”完结篇《寻路中国》

《Country Driving》是何伟“中国三部曲”完结篇,书名既可以翻译成“在乡村驾驶”,也有“由农村驱动”的意思,经译者李雪顺与作者商议,翻译成卖《寻路中国》,可谓信达雅兼备。本书是何伟三部曲中风格最成熟、内容最丰富、用功最扎实的非虚构作品。内容正如书名副标题所说是:“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”。

这本书分三部分,一、长城,二、乡村,三,工厂。第一部分讲述了何伟在中国考出驾照,并且租车沿着长城遗址独自驾驶的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9日 10:34

《纽约时报》新数字化收费策略注定要失败

《纽约时报》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对数字化内容收费,2007年尝试过一次,但因收费策略混乱复杂无疾而终。但钱的魅惑让纽报再出发,今年又祭起收费大旗,这次来势凶猛,绝对玩真的。

从2011年3月28日起,《纽约时报》实行以下收费措施:

在NYTimes.com网站上,除了首页和各栏目首页是免费的之外,读者只能免费读20篇文章(包括图集、视频等多媒体内容),超过就要付费订阅。

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,通过app应用程序可以免费看头条新闻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9日 10:26

何伟“中国三部曲”之《甲骨》读书笔记

《甲骨》是何伟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,跟第一部《江城》集中写他在四川任教的经历相比,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散,里面的人物故事都不连贯,好像一张随意拼贴的文章剪切簿。也许何伟陷入了很多到过中国的外国作家都陷入的误区:太喜欢谈论政治。

何伟呆在中国的那段日子,中美之间的几十年不遇的大事都让他赶上了。1999年5.8游行,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。

1999年,何伟到南京出差,听到一阵震天的呐喊声,南京的学生们上街抗议以美国为首的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8日 11:36

快递强迫症

快递据说使物流更快捷、更方便、更安心,而事实上,它更费时、更费心,一不小心还会带来不必要的紧张与烦恼。

对于在单位上班的人,快递还是挺方便的。无论什么时候送到,收发室都会代为签收,只要自己去取一下就行了。但对于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,快递迟早会演变成噩梦。

快递在送件之前会提前打电话,这意味着你不敢错过任何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,哪怕误接了推销或诈骗电话。接到电话之后,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,你不敢出门,不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7日 19:23

理性的国民不应加入“盐骚动”

推特微博上一片抢购盐的消息,我下午1点左右路过杭州屏风街的世纪联华超市,决定进去探个究竟。发现确实排了两行队伍,有一个临时增加的收款台是专门卖盐的。加碘盐没有限卖,价格1.5元一包,没有暴涨。现场有人买了20包,但大多数人只买了两包。从昨晚开始,针对各地发生的抢购食盐的现象,浙江省政府承诺稳定盐价,敞开供应,今天我所看到的就是政府动员能力与社会恐慌行为的正面交锋。从局部和表面上看,杭州的消费者是较为理性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6日 00:01

老无所依

在福利缺失的农村,生老病死都意味着要风险自担,尤其是年老之后,如果鳏寡孤独,或者儿女不孝,晚景将十分凄凉。所以,当旭日阳刚在春晚的舞台上用颤音唱出“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”的时候,他们并不是在无病呻吟。在乡间,如果你看到70多岁的老翁在下地干活,不要觉得奇怪,他们只是在用汗水在做最后的抗争,为的是怕被社会当作废物而抛弃。我一位好友的爷爷,80岁的时候还在仓库里扛麻包。这实在是没办法,身为农民即意味着终身...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2日 15:45

何伟“中国三部曲”读书笔记之一:雾锁江城

彼得-海斯勒(Peter Hesser)的中文名字叫何伟。他1996年作为志愿者来到四川涪陵任教,1999年在《华尔街日报》北京办事处担任剪报员,后来成了《纽约客》驻华记者。他因写了非虚构作品中国三部曲(《江城》、《甲骨》和已经在国内出版的《寻路中国》)而名声大噪。他的第一部作品《江城》(River Town),讲述了他在涪陵师专当外教的故事。作为中美文化冲突和交流的样本,这本书写得极为生动有趣。

何伟首先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08日 20:32

张彤禾《工厂女孩》读书笔记

隆重向大家推荐《工厂女孩》(Factory Girls),作者是WSJ前记者张彤禾Leslie Chang,她是《寻路中国》作者何伟的夫人。这对美国夫妻撑起了中国非虚构叙事的一片天。本书目前暂无中文版。

《工厂女孩》的亮点有:1、作者为写此书从WSJ辞职,用了三年扎根东莞,与工厂女孩交朋友,肝胆相照。2、观察视角是人道主义的、代入式的、平等的,书中流露出的悲悯情怀让人时时仰天长叹。3、英文简明,只用了不到3000常用词汇,但不失鲜活与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08日 20:16

华尔街日报记者扎根东莞三年写出《工厂女孩》

中国以打工者为题材的非虚构作品不少,但往往摆脱不了两种东西的影响:一是报告文学,二是口述实录。前者喜欢天马行空、文学到没边儿,文胜质,输在虚,后者一味堆积材料,内容缺乏组织,质胜文,输在野。在这里,隆重向大家推荐一本《工厂女孩》(Factory Girls),作者是《华尔街日报》前驻华记者张彤禾(Leslie Chang),她是另外一本非虚构类作品《寻路中国》的作者何伟的夫人,这对美国夫妻撑起了中国非虚构叙事的一片天。

这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07日 15:05

领导无话儿

第83届奥斯卡奖揭尘埃落定,《国王的演讲》一举夺得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。

电影讲述了英国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天生口吃,因哥哥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而意外登上王位,但他非常不善言辞。最终在语言矫正师的帮助下,他克服内心的障碍,发表了著名的圣诞演说,长了英国军民的士气,灭了德国纳粹的威风。

这部片子在香港翻译成《皇上无话儿》,可谓传神之至,不过有网友建议,如果此片在大陆公映,应该翻译成一个更具有官场特色的名字《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2月25日 18:48

阴亲:山寨版的大阅兵

春节回乡,又见阴亲盛行。所谓"阴亲",学名叫"冥婚",说白了,就是给死去的人讨一个死去的人当老婆,让他们在阴间结为夫妻,共赴和谐黄泉。"阴亲的初衷本来是为未婚死去的男女,举办的一个婚礼仪式,目的固然有迷信的成分,但更多是为了活者的人,即死者的家长,使他们能够成为"亲家"走动,得少许安慰。但眼下在我家乡阴亲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。

表哥村里一小伙车祸身亡,听说邻村一姑娘也刚车祸死了,死者家属连忙拜托表哥去提亲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2月12日 12:47

地缘政治学家眼里的下一个十年

网络时代,新老媒体会把波纹放大成巨浪,同时又令人身处沉船而不觉。当一个个新闻事件占领了头脑,人们就没有事件停下来关注更大的事情--未来。

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上,本周名列榜首的非虚构类书籍是《下一个十年: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往何处去》(The Next Decade),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地缘政治学家乔治-弗里德曼。弗里德曼出生于匈牙利,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,20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的大学任教。他的上一本畅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2月12日 08:44

外行眼里的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奖

外行眼里的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奖

世界新闻摄影奖(World Press Photo),是世界上规模最大、声望最高的年度摄影比赛,在中国又称“荷赛奖”,原因是这个奖项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独立机构颁发的,早期的中国摄影师很多都不懂英文,连字母认起来都困难,一个看是在荷兰的比赛就叫它“荷赛”,后来在中国的比赛就叫“华赛”,在连州举行的就叫“连赛”……甲A联赛……就是这么来的。

2011年2月11日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(WPP)揭晓了。用一个字概括今年的获奖作品就...
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