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《纽约时报》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对数字化内容收费,2007年尝试过一次,但因收费策略混乱复杂无疾而终。但钱的魅惑让纽报再出发,今年又祭起收费大旗,这次来势凶猛,绝对玩真的。

从2011年3月28日起,《纽约时报》实行以下收费措施:

在NYTimes.com网站上,除了首页和各栏目首页是免费的之外,读者只能免费读20篇文章(包括图集、视频等多媒体内容),超过就要付费订阅。

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,通过app应用程序可以免费看头条新闻,想看其他内容必须付费订阅。

纽约时报的纸质版订户可以免费阅读网站、app上的数字化内容,而不另行收费。

如果读者从社会化媒体(Twitter, Facebook)和某些搜索引擎的链接访问NYTimes.com,则不受“免费20篇文章”的限制。

纽约时报推出收费三种套餐,每四周的收费标准如下:

1、NYTimes.com + 手机app =$15

2、NYTimes.com + 平板app =$20

3、NYTimes.com + 手机app + 平板app =$35

《纽约时报》真是想钱想疯了,这次收费方案跟2007年寿终正寝的那一次一样,都缺乏整体规划。信马由缰,想哪儿算哪儿。一个明显的例证:纽约时报居然忘了自己还有一个收费的Kindle版,在制定新的收费方案时,没有把它考虑进去。35美元一锅端套餐,如果包括Kindle版(目前单独收费标准时每月大约10美元)的话,还多少有点吸引力。

我是数字内容收费的赞成派,我自己就是《纽约客》的数字版订户,也是《纽约时报》的Kindle版用户,我愿意为更好的阅读体验付费,但不准备向穷凶极恶般的抢钱者交钱。

我预言,纽报此番收费方案一定行不通,要么会再次取消收费,要么会大幅降价,我认为合理的定价是一锅端套餐每月不超过15美元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佩

王佩

59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我是什么? 一个未完成品,一段Bug不尽的代码,一条塌方的隧道,一根朽坏的吊桥。 是碎片,是纸屑,是牛骨上残存的卜辞,是坏道林立的磁盘。 是失效的咒语,删除不净的插件,是蛀空的牛腿,面目全非的石雕。 是密码失窃的信用卡,发射后失灵的传感器,检测不到的硬件,解析不了的域名。 是遗忘的台词,穿帮的魔术,差一气的对杀,被判越位的压哨球。 我是呱呱坠地的alpha,须发皆白的beta,是没有射线的gamma,求解无望的delta。 我是一个博客。

文章